把握两点原则,挑选优质「口粮茶」,附五点建议。
虽说茶有百味,适口为真,但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粮茶还是要费一番力气。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钱包压力,另一方面又担心喝到有问题的茶,实在是让人纠结。今天我们来介绍几个方法,帮助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口粮茶。
在开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对口粮茶的定义。考虑到每位茶友的消费观念、可支配预算及饮茶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我们每个人对口粮茶的等级设定也一定是不同的。但不论预算如何调整,我们对口粮茶的要求和标准无非两点:安全健康以及极致的性价比。
安全健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茶青的品质:比如一些被过度管理过的茶青就应该尽量避免。虽然对普通的茶友来说,判断这样的茶青十分困难,但如果饮茶多年,根据经验判断还是有一定的准确性的。更专业一些的茶友则可以根据判断叶片的间距、叶片的长势、滋味表现等方面对过度管理的茶下定义。
-
工艺的表现:一些茶虽然茶青的品质不错,但工艺中出现了明显的失误,甚至为了压制工艺中的失误使用一些非常规的操作。当然,在工艺中有人工添加的就更不必多说。这样的茶都不应该被当做口粮茶。选择口粮茶,安全健康是底线,把握住底线才有性价比一说。
追求性价比,我们从三个角度来看:
-
市场行情:一个茶类市场行情的走向决定了溢价的高低。一泡茶的原始成本取决于茶农的心理预期。而过高的市场行情势必会造成各个环节的加价,最终到了我们手里甚至会是原始成本的上百倍。在高溢价的茶类里想要花较少的预算,只有两个办法:
-
抛弃中间商,直接找到源头,比如找到茶农。但如何在众多被过度包装过的伪茶农中判断茶农的真实性是否靠谱,则也需要很高的判断能力。对多数的茶友来说,其实操作性并不强。
-
不喝或是少喝市场行情火热的茶类。往往好茶都是卖方市场,甚至会出现有市无价的可能。作为一个普通的茶客,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是完全不掌握主动权的。所以本着寻找口粮茶的目的,我们完全可以避开行情过热的茶类,比如在绿茶中探寻一些小众的绿茶品类或是选择当地的名优绿茶品种。
-
冲泡习惯:就拿泡茶的器具来说,并不是每个人每天都会用盖碗来泡茶。在工作中,一只茶水分离杯或是一把飘逸杯都是极其常见的配置。这样的容器泡茶当然没有什么不妥,但问题在于很难把顶级茶的每个层次的特点都表现出来,比如顶级茶的杯盖香就只能凭借盖碗来表现出来。而我们日常用茶水分离杯来泡茶,多数情况下都是比较随意的,自然这种高级感就会被忽略掉,反而造成浪费。所以如果我们日常用茶水分离杯喝茶多一些,那么完全可以考虑放弃顶级茶,直接选择对冲泡要求不那么高的日常选项。另外还有水的问题:
-
水温:有很多茶友在公司会选择用饮水机的热水来泡茶。其实有相当比例的饮水机其热水的温度设置仅有80度左右。这样的水温泡茶显然是不够的。如果确实没有条件改善,那么我们可以考虑选择最基础的绿茶来喝。而对于水温要求较高的乌龙茶、白茶也包括红茶,则只好暂时不考虑。
-
水质:泡茶的水质偏硬,泡出来的茶往往会不香,茶垢较多也不耐泡,尤其是红茶、黑茶、乌龙茶这些发酵过的茶类会表现得十分明显。除了矿泉水之外,还有一部分的直饮水也是这样的情况。用这样的水泡茶,建议减少投茶量,饮淡茶为主。不过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情况,通常这些基础的泡茶条件都是满足的。
-
茶青等级:一泡好茶除了工艺要合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的原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茶青。茶青的等级我们可以笼统地理解为两个层面:出身以及采摘的标准。
-
出身:其实所谓的出身很好理解,也就是我们说的山场环境,山场所处的位置、生物多样性如何、海拔高度如何、山场的小气候如何,这些都决定了一泡茶的底蕴。当然,非核心产区的顶级山场也就成了口粮茶性价比最高的选项。所以精明的老茶客会按照自己对茶的理解和标准,在核心产区外寻找顶级的山场,来代替核心产区的顶级选项。
-
采摘标准:则要分类来看。一些采摘等级划分比较明确的茶类,比如白茶,其三级白牡丹与特级寿眉通常划分的界限对一般的茶友来说是非常模糊的,但未必特级寿眉的品质就比三级白牡丹更差。另外是一些赶早的茶类,比如绿茶,虽然头采的单芽是最早的,但其滋味感通常是偏淡的。一些老茶客更喜欢投采过后三五天的一芽一叶,这时的茶滋味与鲜爽并存,还有很高的性价比。另外一些老茶客也会选择用非核心产区的极品茶来代替核心产区的一般口粮等级,也会用雨前茶来当做更有性价比的口粮选项。如果我们将采摘标准笼统地来看,单芽一定是最贵的,采摘困难且确实产量也少,而一芽一叶往往是高级口粮的选项,一芽两叶则是常规的口粮居多。但多数的乌龙茶则是到了一芽两三叶才会开始投采,也就不会有单芽一芽一叶这样的采摘等级存在,反而成就了春茶与秋茶的各有千秋。当然,我们也就可以根据采摘时间的不同来寻找口粮的选项。
建议
-
**按照这样的标准筛选出的口粮茶可能会很便宜,但一定不会太贵。**只要价格在正常且合理的区间范围内,我们就应该欣然接受。但是,如果我们发现自己的预算不足,也应该适当调整。
-
**找口粮切记过分贪图虚名。**好的茶青品质遇到了独具匠心的制茶师傅,结果通常都是令人欣慰的。
-
**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品茶没有那么玄幻,一泡好茶的魅力即便是不懂茶的人也能够感受到,没有必要屈服于声名在外的威力,喜欢就是喜欢,应该坚持并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
-
**不要过分固执,要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因为很多时候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我们没有关注到,所以导致了踩坑。我们需要不断优化自己的判别标准。
-
**应该主动学习,**尤其针对自己喜爱的茶类,完全可以在闲暇时适当深入了解,一方面对自己的进阶有所帮助,当然也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减少踩坑的风险。